主页 > 育儿知识 >

中国家长的焦虑,焦虑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育儿知识 在线英语 浏览

小编:在与朋友的聊天中经常会有人说到这样的情况,我家孩子怎么这么小开始说谎了,这长大了可怎么办啊;还有些会说,给这个小孩子报了艺术班,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兴趣,但时间一长

  在与朋友的聊天中经常会有人说到这样的情况,"我家孩子怎么这么小开始说谎了,这长大了可怎么办啊";还有些会说,"给这个小孩子报了艺术班,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兴趣,但时间一长,孩子就开始抗拒了"。还有这么一种情况,"我家孩子也不小了,怎么还不会独立?"。可以看出家长很心急,孩子的成长是要遵循其规律的,但很多家长忘记了,变得越来越焦虑,从而影响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下面,跟着三好网小学家教班老师一起看看通过案例来说明几种比较常见的家长焦虑的情形。

  这样的情况很多见。在家中一个四岁的孩子不小心把放在茶几上的一盘花生打翻了,妈妈马上跑过来说,不要动,然后就拿来扫把和簸箕,把这些都收拾掉。接着就会说:“唉,都这么大了,这样的小事还不会做。”这位妈妈很焦虑,想让孩子自己做,又怕孩子做不好,心里纠结焦虑。

  其实这位妈妈忽视了最基础的一点,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虽然婴儿的时候很多方面需要家长帮忙,但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是能够独立做一些事情的,家长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了。那家长会问:“我们也想啊,但又怕孩子处理不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多问:“你需要我的帮助吗?”如果孩子需要,家长可以适当帮助;如果孩子回答是不需要的,也不要强行去帮助,要相信孩子,他可以的。家长要做的只要陪在身边就行了,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就建立起来了。很多事孩子是可以自己判断的,这样孩子不是慢慢就可以独立了嘛,家长这方面的焦虑也就自然消除了。

  问孩子“你需要我的帮助吗?”,是告诉孩子我尊重你,我也相信你的判断。这样,再看上面的例子,如果在你面前发生了一件事,你明明可以处理的,边上的朋友也没有问你的意见和想法,就直接帮你处理了,你会是什么感觉呢?

  两个孩子在聊天,一个说:“我昨天去了海洋馆”。另外一个说:“我昨天也去了海洋馆”。然后这位孩子的妈妈就在边上说了:“你这小孩怎么说谎啊,你什么时候去过海洋馆?”,讲话的态度不是太好。因为家长认为说谎是很严重的事,一旦养成习惯怎么办?又开始焦虑起来了,导致每次孩子都挺怕家长的。

  当然,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其实这位家长不必太担心,六岁以前的孩子是吸收性心智,他见到前一位孩子说去了海洋馆,他也吸收了,就说了,其实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说的。当然随着孩子长大,说谎机率会大大增加,这个阶段的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责任,因为孩子怕犯错。家长要做的是,先告诉孩子应该要有责任心,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当然家长不要对孩子这个行为反应太大,否则孩子下次会想方设法的逃避责任。当然,之前说的那种无意识的状态除外。

  家长有时候会给孩子安排一些超出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比如学一些超出孩子年龄范围的乐器,而有些乐器孩子要学很长时间才能见效。这样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信心是一个打击,因为孩子会觉得他一直做不好,接下来就出现了排斥的行为。导致家长就又开始焦虑了,“为什么孩子一开始好好的,现在不想学了”,“我不让孩子学,可别人都在学”,所以就会”逼”着孩子学,导致亲子关系又紧张起来。

  其实,任何事情家长在安排前先考虑下是否在孩子能力范围内,中国家长的焦虑,焦虑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如果超出了能力范围,长期下去孩子会有挫败感。而比较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在过程中有成就感,这样才能有持续的动力。有些家长会问,那总是给一些孩子能完成的,不是就没有难度了,孩子马上就会,不是会骄傲?其实不然,家长可以由浅入深,逐渐提高难度。比较理想的是,孩子不全会,还要自己探索一段时间,这样当他完成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另外家长也要注意方法,孩子完成的时候很兴奋的跟家长来说,家长认为这个太简单了,就应付的回答了下,小孩子很敏感的,能感受得到,这样又打击到孩子的积极性了。所以有时候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家中孩子总是跳来跳去,一会在沙发上跳,一会在床上跳,一会又在地板上跳,感觉孩子根本停不下来。但这个时候家长已经累趴下了,而且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会感觉到累。因为这个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在蒙台梭利理论中这个叫做动作的人类倾向。这么小的孩子本来就是坐不住的,他坐20分钟,就要动10分钟,所以家长没必要让孩子安静的坐着,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之前的文章中我有提到过,孩子对于他感兴趣的事物能安静下来并沉浸其中,而且久坐有可能会导致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失调,所以家长在陪同孩子的时候要追随孩子,不要去强迫孩子,你越是去打压,孩子越会“逆反”,家长不要将你的焦虑传递给孩子,这个时候家长的职责就是负责好孩子的安全。当然这也不是说孩子随便任何地方都可以玩耍,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在一定的规则下,尽情的玩耍。

  当然还有其他情况,比如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没有分享的概念,他们会认为,分享就是是在剥夺他的东西。正因为0—6岁的孩子是吸收性心智,所以家长的焦虑孩子同样能感受到而且会吸收进来,孩子也会逐渐变得焦虑。

  我们爱孩子希望孩子快点成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应该多了解育儿知识,知其所以然,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当前网址:http://www.bjzy8.com/zhangmen/10600.html

 
你可能喜欢的: